2020年的一场疫情,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也给冷链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在生鲜电商与冷链宅配的领域,使得其市场规模有望向万亿靠拢。冷链物流还关乎着疫苗、生物制剂及相关药品的运输,让医药冷链也开始进入爆发时期。
市场需求的激增,用户习惯的调整以及政策红利的不断攀升,都让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开始对仓储、运输、技术以及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尤为重视。
各个行业的跨界巨头也纷纷入局,行业竞争压力让传统冷链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转型迫在眉睫。对管理技术的深化、对人才的储备、对溯源追踪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冷链技术的运用也都随着市场迫切的需求成为冷链企业业务中重要的支撑点。
CJ荣庆总裁、CEO熊星明
本次疫情之后,增长最为迅速的就是生鲜电商和宅配领域。早在两三年前,生鲜电商就已是投资风口,物流仓配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大型商超的线上外送业务也在 APP 和小程序等渠道中积极探索。但由于存在获客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无法解决,生鲜电商难以盈利的现象始终无法突破。在上半年,很多生鲜电商借助快速适应疫情期间人们生活习惯改变趋势悄然发力,市场份额呈现爆发式增长,渗透率有显著提升。有了客源基础,逐步形成了规模效益,成本自然有明显降低,长远来看,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生鲜市场+宅配业务的爆发,让很多其他行业看到了冷链物流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及可能性, 纷纷借势涌入。例如国内几家大型快递快运公司都在向着综合物流转型,冷链物流成为了他们重要的投资方向。
比如万科,借助自身房地产的优势以冷库为起点入局冷链物流;宝能借助于旗下诸多连锁店与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方针来拓展相关业务;新希望依靠收购并购多家冷链公司来占领市场。这样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变、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跨界公司进入任何一个新领域所要走的必经之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熊星明看来,冷链物流本身的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无序的状态,这些纷沓而至的转型公司也会由于业务的增长与企业扩张速度不相匹配而面临阶段性的问题,暂时带来一系列亏损,有些公司已经迫不得已在做相应的收缩,也有很多公司还在不断调整战略。
生鲜电商与宅配业务的飞速发展,跨界巨头公司的强硬实力以及疫情之下的管理和市场等因素带来的压力都让传统的冷链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冷链企业确实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为许多的企业形式固化、缺少创新,难以快速占领市场,有效利用和整合市场资源,提高效率和制定规范。在面临信息化数据化为未来主导趋势的情形下,如何创新与革新,有效整合松散资源,适应市场发展,对他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冷链需要重资产投入,熊星明表示,想要形成规模化、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就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布局,把规模做大。不单单是冷链,从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只要前期投入到位的企业,后期都有较为稳定的发展。例如三通一达里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慢的中通,正是因为后期投入比重大,所以在基础建设上极具优势,从而奠定了它从加盟到资金的转型都非常快的局面。
重视投资之外还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以及服务范围等,考虑合理的布局,很多企业对自身定位并不清晰,也就无法明确货品的性质、温度的区域差异等一系列问题,给操作和管理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不可否认,中国物流企业发展到今天,企业想要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引进精益化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对人工效率的管理,对车辆效率的管理,对场地效率的管理等等,还要设立精确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订单碎片化是这两年冷链物流市场上明显的需求变化,CJ荣庆过去的业务主要集中于整车大宗的货物,在仓与仓或者仓到分销商之间的运输,但近两年,配送到店的需求比例在逐渐飙升。业务范围也从过去的BTo大B的服务方向朝着BTo小B在下沉,并且开始涉足以生鲜宅配和快递公司合作为主的BToC端的业务,在多频次小批量的趋势以及疫情后生鲜电商蓬勃发展的形式态下,CJ荣庆大力拓展自己在网络、仓库、分拣技术等多维度的能力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
首先是在仓储和分配中心的持续建设上,CJ荣庆目前在全国设有120余家分支机构及27个地区物流基地,自有车辆1500台,社会车辆资源60000台,在全国拥有1500多个运营/配送网点。拥有80余万㎡高端普货、冷链仓库,北上广深等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目前尚在建设中的18.5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太仓基地将于2021年10月份投入使用。
其次,是人才储备。无论哪个行业,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与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人才。技术是门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思维模式与意识则能使企业不断更新和提升,聚集能够冲破传统固化思维的人才,才能挖掘企业新模式。
最后是在技术层面与系统上的升级、研发与改造等方面的大力投入。早在 2017年,CJ荣庆就斥1200万元人民币,建成了占地面积900平米,总高10米的智慧物流实验室,这是CJ集团在中国首个专注于尖端物流技术与设备的科研中心,也是其在海外第一个物流研发中心,通过海外支持和中国自建研发团队成熟的研发过程管理,共同满足客户不断拓展的业务需求,为客户提供TES 服务&咨询解决方案服务,帮助客户优化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全部物流运作。系统涵盖了各个业务操作模块,能够保证保障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比如TMS运输管理系统,是能够集订单处理,运输调度,作业跟踪,路线管理,资源管理, 计费与结算管理为一体智能化运输管理系统。做到了运输的全程可控,使得自动规划路线/ 车辆精准定位、自动匹配车型、通过 APP 提报获取信息以及电子回单、在途车辆的实时监控、扫描读取货物信息等功能得以实现。
再如针对B2B、B2C客户的WMS仓储系统,能满足多平台对接,同时确保货物的高效分拣与出库。
WCS集成系统则符合客户复杂要求的无人化、自动化技术, 从入库至出库进行扫描、分拣、制箱、打包、贴标、验货等多环节自动化设备操作,有效提高出入库效率。
还有标准EDI对接适宜于服装类、办公类、厨具类、化工类、化妆品类、机械/电气设备、家用电器、食品零售、婴幼儿食品、制药等各个行业,与上下游客户ERP系统对接,实现供应链全程信息互通,提升信息及时性,并为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做后端支持。
以及可以对供应链环节、库存信息、货物交付情况、KPI绩效、趋势报告、仓储可视化提供信息支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物流数据监控以及多维度BI可视化数据分析的BI系统。
在未来的3-5年内,TES战略规划计划引进和研发全新物流系统与技术,满足公司未来多业态,跨渠道、定制化的客户服务需求。
冷链物流与其他物流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但现状之下对物流基地的规划和配置方面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
熊星明说,无论城市规模多大、地处何处,其周边都应该被规划出冷链物流的产业基地,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企业一样,只要有地,不管地势、不管成本、不管运行效率的盲目建库。冷链物流用地的关卡重重,也使得仓储成本居高不下,用电成本高、城市通行难、基建设施不完善、相关利好政策不能落实等问题依然是盘旋在冷链物流头上的乌云,也给食品、药品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的标准建设过于缓慢,从车辆到托盘再到中转箱,没有统一的操作和监管标准,导致效率低下。如不规范的堆码技术可能造成严重的装载空间的浪费,所以针对各个环节相关的作业和检验标准还亟待填充。
在熊星明看来,冷链物流的很多资质都是可以尝试下放给一些优秀的物流企业的,就像医药的GSP认证和医疗企业的建设认证等,这些优秀企业可以使得整个系统的配送品质和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同时,它们也是值得国家和政府在政策上和资源上给予一些扶持的,只有让它们尽快成为头部企业和领头羊,才能在各个方面树立起行业标杆,探索出最适合的道路,给其他企业以参考,也助力于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
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1938 阅读顺丰133亿件、中通340亿件、圆通266亿件、韵达238亿件、邮政180亿件……全年快递业绩出炉!
1796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2025发展战略发布
1347 阅读AI 赋能供应链,从价值创造到未来引领
1114 阅读年营收49.6亿元的海康机器人IPO有新动静,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
1096 阅读上线首日,京东快递凌晨即送达手机国补第一单!已支持全国所有上线省市!
946 阅读货车司机准驾年龄放宽至63岁,大家还继续干么?
856 阅读2025年1月13日-1月19日全国物流保通保畅运行情况
817 阅读超越最优解:数据与算力时代运筹学新范式
770 阅读2025年京东物流昆明大件宅配、京东帮资源招商
78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