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做支撑是应收账款保理风险的关键,那么如何对应收账款的真实贸易业务做确认呢?我们建议是否可以通过保理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与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对接,抽取供应商的真实贸易数据做风险评估的依据。
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
转移账款风险。
可转让性,即应收账款债权依法可以转让。
特定性,即应收账款相关要素,包括额度、账期、付款方式、应收方单位名称与地址……
时效性,即应收账款债权没有超出诉讼时效或取得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
要求核心企业向资金提供方出具应收账款单据证明,同时结合买卖双方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货物运输单据、买方收货凭据等资料审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通过交叉核验的方法复核核心企业的收入真实性,确保其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其稳定的支付能力。
应收账款模式下,应收账款是该模式下融资企业向资金方借款的唯一质押物,其质量的好坏关系着风险的大小。
资金方在授信审核时重点考察以下几点:一是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二是应收账款的合法性;三是应收账款的可转让性。
模式的潜在风险点在于:
仓单风险。
物流企业的资信风险。
质押物价值风险。
确保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资金提供方应当慎重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尽量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物流企业。
正确选择质押物并建立商品价格波动预测系统。
核心企业资信风险。
商品监管风险。
质押商品价格变动风险。
确保核心企业的信用程度。
确保货物信息的流通。
针对质押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资金提供方可以根据生产阶段变化、授信风险变动调整利率与贷款成数。
业务闭合化指的是供应链运营中价值的设计、价值的实现、价值的传递能形成完整、循环的闭合系统,一旦某一环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就有可能产生潜在风险。
交易信息化指的是将企业内部跨职能以及企业之间跨组织产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流等各类信息,能及时、有效、完整地反映或获取,并且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清洗、整合、挖掘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供应链运营状态,使金融风险得以控制。
收入自偿化是指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所有可能的费用、风险等能够以确定的供应链收益或者未来收益能覆盖。
管理垂直化意味着为了遵循责任明确、流程可控等目标,而对供应链活动实施有效的专业化管理,并且相互制衡,互不重复或重叠。
在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声誉代表了企业在从事或参与供应链及其金融活动中的能力或责任。这一状态是促进金融活动稳定、持续发展,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
风险结构化指的是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能合理地设计业务结构,并且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或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去中心化”是通过对供应链的闭环管控,实现资金在以融资方为中心构建的生态圈内循环,将还款来源从下游向下游的下游延伸,直至终端消费者。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未按期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平台和投资人面临本金和利息受损可能性。
信用风险,根据审慎考察原则,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和经营业务的全方位把关。
在资信层面,不仅要查看借款人的历史征信记录,还要考察所在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有无大面积违约和集体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
在经营业务上,销售额、资金周转率和行业收益率是基本的参考指标,结合到具体借款人还要看其历史营收、经营年限、学历、婚姻情况和家庭背景等。
业务操作风险是指内部控制失灵、业务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是当前业界普遍认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
此外,引入大数据风控管理系统的平台还面临技术故障、数据丢失等技术风险。
第一,数据的获取;第二,信息;第三,方法论。
目前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是资金方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向整个供应链提供融资的金融解决方案,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其上下游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化为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
一是金融机构,银行、支付公司等机构。
二是来自融资企业自身以及核心企业。
三是来源于物流运输企业。
四是数据来源海关、工商、保险、征信等数据平台。
增加多级供应链的透明度。供应链核心企业至少需要关注2级供应商的风险,对1、2级供应商的财务、运营以及合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分析,多维度预测供应链风险。利用大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多维度供应链风险信息,预测供应链风险。
供应商的交付风险同时也与其企业的股东公司或者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关。如果某家供应商的股东公司出现重大财务问题,该公司自身财务状况也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其自身交付稳定性。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讲,“风险隔离”是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价值之一。
即使采用“风险转移”模式,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增信问题,但仍需要有效的隔离风险,否则“风险转移”也是会失效。
“风险转移”模式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侧重于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研判,导致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管控。供应链融资涉及主体多,关系错综复杂。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风控可站在产业链高度进行评估, 将供应链中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基于贸易真实性给予产业链授信,注重资金闭环、四流合一,通过技术手段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所以能够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中。
自偿性是供应链金融最显著的特点,而自偿的根本依据就是贸易背后真实的交易。在供应链融资中,资金方是以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交易方的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抵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清醒地认识供应链金融的结构、流程与自偿性,要真正做到“了解您的客户”(KYC),识别贸易融资自偿性所隐藏的风险。
只有确认其身份信息和交易数据真实的基础上,各种数据分析、模型判断才可能发挥作用。要将财务分析和融资方贸易活动的价值分析结合起来,将数据自动化判别和人的主观识别有机结合起来。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资金方对于融资企业的授信用时较长,需要经历“预定—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对于质押物的特性以及价格稳定性要求较高。抵押物是融资企业违约后资金方减少损失的最为重要的保证,应当容易变现。
因此,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质押物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稳定性;
流动性;
保值性。
首先,是担保物的仓储管理风险;其次,是质押物贬值和流通风险。
在仓储时要与第三方进行联保,同时物流方和业务人员也要不定期对货物进行检查。在担保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其贬值可能和流通变现情况,同时严格控制出借金额和担保物的价值比例。
抵质押资产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对应贷款的备用还款源,其资产状况直接影响到资金方信贷回收的成本和企业的偿还意愿。
一方面,抵质押资产是受信人如出现违约时资金方弥补损失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抵质押资产的价值也影响着受信人的还款意愿,当抵质押资产价值低于其信贷敞口时,受信人违约动机将增大。
货品标准化+仓储能力。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价值评估越容易,同时高度标准化的货品在资产处置上更容易,降低流动性风险。
核心企业自建仓储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也是产业类核心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大数据优势。平台类核心企业,拥有更高的业务频次,上下游分别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基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款以及信用融资是主要形式,风险控制主要靠平台交易往来所形成的大数据优势。
这类业务的风控关键点是:把控支付核心——核心企业,包括严格核心企业准入和核心企业动态监测。一般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自主制定的核心企业准入条件,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心企业准入,从源头控制风险。同时需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公开市场披露信息、媒体报道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提前预判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新增业务开展。
核心企业是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是整个供应链金融发展和壮大的支柱,但也是由于其规模大、影响力大,在供应链金融中是决定风险的特异性变量,不符合金融基本原则中的风险分散原则;所以,核心企业的违约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崩塌。
考查核心企业的经营实力。
考察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管理能力。
考察核心企业对资金方的协助能力。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为发挥监管方在物流方面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降低质押贷款成本,资金方将质物监管外包给物流企业,由其代为实施对货权的监督。
但此项业务外包后,资金方可能会减少对质押物所有权信息、质量信息、交易信息动态了解的激励,并由此引入了物流监管方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监管方会出于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损害资金方利益的行为,或者由于自身经营不当、不尽责等致使资金方质物损失。
38.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状况和监管能力问题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质物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有时甚至直接参与贷款授信和风险管理,因此,其资信状况和监管能力与该模式下的风险关系巨大。资金方在授信审核时重点审核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运能力(重点审查出入库程序、规章制度完善性和执行情况),规模实力,仓促、运输和监管条件,信用记录,与核心企业以及资金方的业务联系和数据信息共享程度等。
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1322 阅读2025开年跨境商家利润就被吞掉一大笔,海运费暴涨后又大跌为哪般?
1084 阅读顺丰133亿件、中通340亿件、圆通266亿件、韵达238亿件、邮政180亿件……全年快递业绩出炉!
1005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2025发展战略发布
941 阅读解码DHL全球化密码:物流企业出海启示录
916 阅读工业工程界的“诺贝尔奖”揭晓,顺丰为2025年唯一中国代表
844 阅读连续2年夺魁!日日顺荣膺LOG供应链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809 阅读上线首日,京东快递凌晨即送达手机国补第一单!已支持全国所有上线省市!
813 阅读今日启动!手机首入“国补”,邮政EMS全链路物流保障
724 阅读2025年天猫平台3C国补首单由顺丰完成派送
77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