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药控股和罗欣药业举行了投资及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药在新闻稿中表示,本次签约开启了上药控股与罗欣药业全面战略合作的新篇章。通过股权投资及业务合作双轮驱动,双方将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在上药的新闻稿中,并未提及“股权投资”的具体内容,但是根据罗欣药业发布的上市公司公告来看,此次涉及的股权投资内容应该是罗欣药业将其控股的以药品批发、药品零售为主营业务的山东罗欣医药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物流”)70%的股权以4.15亿元(含税、费)的价格转让给上药控股。公告显示,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上药山东将持有现代物流 70%股权,山东罗欣持有现代物流 30%股权,现代物流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剥离非核心业务一直以来都是跨国药企的常规性动作,但从近几年来看,这已经不是跨国药企的“专属动作”。随着国内医药行业整体呈现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升级的趋势,很多龙头企业都开始转变战略,通过“抱团”的方式迅速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集采、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推进,药企仿制药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拆分、出售相关业务,聚焦主业,已经成为很多国内药企的常规举措。
公告中,上药控股表示在创新药品上市前服务、全国市场准入、国家集采等领域,双方将共同探索更为新颖实用的合作模式。尤其在创新药品上市前服务领域,双方基于前期合作的初步成果,已在深入研究探讨创新药上市前服务的诸多可行方案。罗欣药业也将把上药控股作为未来创新药产品的首选经销商,双方互惠互利,携手同行。
对于此次合作的目标,上药方面表示是“在医药流通领域,双方以股权合作为纽带,集合各自在医药流通、进口、制造及供应链服务上的突出优势,将重点在山东区域夯实网络布局、深耕终端市场。”
而罗欣药业则表示“本有利于集中资源着力发展核心业务,进一步聚焦明晰战略发展方向。同时有利于加快公司资金回笼,缓解流动资金压力,降低财务费用,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根据罗欣公告显示,现代物流2021年营收为25.95亿元,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97亿元,而2021年度,罗欣药业公司总营业收入金额为64.78亿元,现代物流占据了罗欣药业总收入的40%左右。
今年7月,在第七批集采中,罗欣的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及注射用美罗培南3个产品中标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虽然三款产品对于整体业绩占比不大,但是对于既有产品以仿制药为主的罗欣来说,想继续维持现有的地位,增加新的收入引擎,转型创新、聚焦研发已经是箭在弦上。
4月,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1类新药替戈拉生片(商品名:泰欣赞)获批上市,这也是罗欣药业的首款1类新药。除了泰欣赞之外,目前罗欣还有两款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LX-039与LX-086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分别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与ER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此前在接受采访E药经理人采访时,罗欣药业首席医学官朱晓彤曾表示,罗欣药业关注中国高发且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的疾病领域,聚焦在消化、呼吸,以及专注儿童药的改良制剂开发,持续深耕。在做新药研发上,也会专注在这几个领域,最大程度的发挥既有优势。
而对于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队列的上海医药来说,商业部分一直是它最重要的业务之一,2022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117.07亿元,其中医药商业实现收入986.57亿元,占比达到88.32%。近年来,上海医药也在不断优化、扩充其商业业务。
去年5月份上海医药曾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引入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合作期为3年。此前的定增公告显示,这次合作可以推动双方中药智能制造合作,加强品牌、营销与渠道联动,提升双方产品价值挖掘与精细化运作能力,加快资源整合,更好地推动公司的商业网络布局,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升级。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8月,上海医药新增进口总代产品数量共计23个,进口疫苗销售收入约19亿元,此外,在2022年第7批国采上海配送名额中,上海医药成功拿下28个品种,位列第一。
在半年报中,上海医药曾表示,上海医药坚持转型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创新、集约化、国际化、融产结合”的发展战略。而商业化创新转型也是上海医药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对于上海医药来说,这次合作无疑能够借助罗欣的“地主”优势,增强此前在山东地区稍显弱势的流通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商业竞争力,而对于罗欣药业来说,剥离商业部分无疑是为了更加聚焦核心药物研发,在未来也能借助上药在商业方面的优势,更大程度的实现创新要的商业化。
2020年6月14号,天士力宣布拟以14.89亿元出售公司医药商业经营模式下的分销配送业务板块资产,天士力营销”99.95%的股权。这意味着交易完成后天士力将彻底剥离分销配送业务;恩华药业此前也宣布出售恩华和润56%股权。彼时恩华药业表示,伴随着资产出售后,医药批发配送业务不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2021年5月,天圣医药宣布,对于此前关于子公司长圣医药51.00%股权的交易,重庆医药已支付全部交易对价的70%,长圣医药的股权已经完成过户,并取得了最新的营业执照。天圣制药表示:本次交易剥离了医药流通业务,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形成更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整体经营安排。
而进入今年以来,剥离业务的情况更加频繁。据E药经理人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近30家企业发布了出售或者转让子公司股份或者剥离业务的公告。
7月,四环医药宣布进行商业模式调整,拟于未来12-24个月内逐步完成潜在出售事项,剥离出售部分未达经营预期、不符合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仿制药、其他非核心医药及大健康类业务资产,当前已以1.18亿出售存在潜在同类竞争并产生净亏损的北京轩升制药公司。在2022半年报预告中,四环医药发布称,上半年预期净亏损不超过1亿元。同时,公告指出,公司将会把管理重心聚焦在成长性更高的业务板块。包括逐步剥离业绩不达预期的仿制药业务及其他非核心大健康业务。
四环医药近年来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2019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公布,四环医药当期收入总占比超80%的7个品种被纳入,此后便开始了连续三年的营收净利润“双杀”。仿制药故事讲到尽头,四环医药曾想借助医美和创新药发展新路线,但是从2022半年报来看,四环医药上半年营收14.64亿元,同比下降23.3%,期内亏损为9590.10万元,同比止盈为亏。这份不乐观的半年报显示,医美项目并未成为四环医药业绩增长的“抓手”,而布局十余年的创新药业务创收为0。
9月份,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发布公告称,向广州厚宝转让了其持有的部分特宝生物的股份,并表示“根据经营发展需要,为集中力量加速向创新型药企转型,为企业中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及维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出售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
在半年报正式发布之前,通化东宝曾两次发布业绩预告。第一次预告中,上半年公司扣非业绩预计同比减少0.32亿元,同比减少约4.96%;第二次预告更新后的扣非业绩预计减少2.06亿元,同比减少约31.36%。公告称,前后变化主要是受胰岛素集采的影响。2021年1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投标工作,通化东宝全线胰岛素产品集采中标。在正式的半年报中,通化东宝表示,报告期内,胰岛素国家专项集采落地实施,胰岛素产品价格的下降,叠加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导致报告期营业收入相应减少。同时。公司对集采实施前存在于流通环节的胰岛素产品,原供货价与集采实施价格之间的差额进行一次性冲销或返还,公司营业收入受此一次性调整的影响下降幅度较大。归母扣非净利润受到营业收入的减少、集采产品降价后毛利率下降等因素影响。
报告期内,国家胰岛素产品集采落地,胰岛素产品价格下降,而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此外,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不达预期。集采落地叠加疫情影响,导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相应减少。
对于企业来说,“活下去”是第一要务,因此,既有像罗欣、天士力、恩华这样主动剥离商业部分,“割肉”的企业,也有向通化东宝、四环医药这样在集采等政策的倒逼下,放弃非创新药业务的企业,但相同点是都是为了聚焦制药。但同时也有像延安必康等剥离医药板块聚焦“赚钱”的企业。去年年底,延安必康发布公告称,为逐步剥离医药业务,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公司产业和投资结构,更加专注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曾经百亿收入的龙头宣布退出医药行业,多少会令人唏嘘。
曾经注重规模化的本土药企们已经开始放下“偶像包袱”,无论是以哪一种形式“瘦身”,对于药企来说,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聚焦主业、转型升级,在集采等政策的影响下,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企业放弃商业流通、仿制药等业务,轻装上阵。
前海粤十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2741 阅读乐歌股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约50%,大力发展海外仓
2752 阅读AI改变物流业的游戏规则:从炒作到实践的深度思考
1563 阅读物流行业如何破“内卷”?
1531 阅读电商件单票 36元,中国快递企业扎堆到中东搞钱
1381 阅读全球海运市场动态(一月中旬至一月下旬)
1287 阅读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1214 阅读菜鸟速递春节158城照常寄,快递员收入可达日常三倍
1041 阅读5000吨!创单日历史新高!
971 阅读打破成本困局:重塑企业运输采购新范式
100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