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冯勇
来源 | 物流沙龙
本次大会主题是破旧立新,今天我们既不是说要破快递的局,也不是说我们要颠覆配送模式。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把即时配送中的一些比较好的模式、好的技术和快递中比较好的一些做法融合在一起。
我们比传统快递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可以当天接单当天送到,用户只要在16点前下单,我们就可以在当天21点前送达。
如果将这种服务放在当日达这样的产品中,其实只有顺丰可以提供类似的服务,它大概是上午11点发单,当天能够到达,我们比他们还快一点。
演讲嘉宾:北京快服务科技有限公司CEO 冯勇
(本文根据9月25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济南第八届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大会”现场录音整理)
其实我们做的事情,我们既不是说要破快递的局,其实我们也不是说我们要颠覆配送什么。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把即时配送中的一些比较好的模式、好的技术和快递中比较好的一些做法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今天分享的更多是一个融合的问题。
我现在就开始我的分享,分享一下我们这两年的经验和摸索。刚才讲到,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产品,我想先对同城配送做一个分类,第一个我们按距离分类,就是短距离配送和长距离配送,界限大概是3公里,短距离配送其实基本上比较常见,主要就是外卖配送,送周边3公里左右的,长距离我们基本有传统快递,也有由于外卖配送带动的全城即时送。
整个市场规模是什么样的?像短距离配送,我大概算了一下,今年整个市场规模是250亿到300亿,日均订单差不多现在是1500万单,平均客单价4到5块钱,再乘以365天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规模。我们预计未来5年,它大概是1000亿这样的规模。
全城长距离的配送,去年邮政的统计大概是700亿,今年大概是800到900亿,每年增长30%的话,这种长距离全城送,整个市场规模大概是在3000亿。
我们再按时效性来分,短距离的基本是外卖配送30到60分钟送达;剩下就是1到2小时送达的,这种模式就是专人直送、同城快送的模式。再到四到六小时这种半日达的模式,再到次日达的模式。
这个模式其实大家可以看见,它非常类似一个金字塔,塔尖的需求可能是我用一个相对价格比较贵的一小时送达,因为整个模式非常类似于像出租车模式,我叫一个人,这个人我按照出租车价格的1.2到1.5倍付费,大概是这样,基本上服务于塔尖的用户。
塔身可以说我希望用一个更便宜的价格当天送到,就像大家知道的像顺丰,大概10块钱到12块钱当天能送到。
塔底就是传统的快递,像通达系去做的,可能是我们次日达能送到,构成整个这样的市场规模。
在整个市场规模中,我们预计到5年之后,当天的高时效性的比例,要超过慢时效性的。这个比例中,我们认为高时效性中的4到6小时当天送达的比例又会远高于类似于一小时专送这样的比例。
这里面大概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大家所了解的,像消费升级,或者电商升级,用户本来有越来越快的需求。包括电商的分布式存储,像京津冀在北京有仓储,长三角在上海或者附近有仓储,这种就近的区域性仓储,会让电商有大量件变成同城件。
这里面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实在同城高时效性的服务中,其实大家发现主流的快递公司,它其实是没有参与的。为什么?
就是我们去看历史上的变化,在有民营快递之前主要的服务是邮政,1994年开始了有第一梯队的民营快递公司,当时他们抢占市场法宝就是速度,还有它的服务范围会更广;
当它走到了2003年的时候,这个时候有电商出现了,这个时候电商诉求是便宜,这种情况下,快递公司为了满足电商的需求,它是牺牲了时效性,它会集单,这个单子我现在不能装满一辆车,可能集两天到三天的单子,这样它很好的满足了成本问题,但是它无形的把时效性这个速度就丧失了;
一直到2013年O2O出现,O2O一下子把人们对服务推向另外一个极端,它就用高效的速度来满足一个新的市场需求。从2013年到现在,未来因为O2O已经好几年了,接下来未来同城配送究竟是快还是慢?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见,像即时配送公司,大家都知道,即时配送这个领域其实是非常烧钱的领域。包括传统快递大家知道,它是一个成本很低的,同时有一个很大规模的领域。
我们做得更多的其实是融合,做即时配送的公司,它会不断去优化自己的效率,提升每个快递员配送的能效。作为快递公司,它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速度,它会提出更高时效性的产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个领域公司可能会去向中间去融合,这样会出现一个类似这样的产品,我们价格不会非常贵,可能跟现在的快递价格差不多,或者稍微贵一点点,但是它的时效性会非常快,类似这样一个产品。
在这里,其实配送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即时配送这种类型的模式,其实有两个明显的挑战。尤其是对于长距离的即时配送公司来说,第一个挑战就是专人直送这个模式,它的成本是很高的。为什么?它为了保证时效性实际上是一人送一单,可能是这种全城10公里、20公里的配送,它的效率其实是非常低、成本又很高的。
第二个就是点对点的配送,就A点到B点的配送,这里面大家看见,基本就是人力在参与,没有像快递行业,仓储有智能仓储,分拨有自动化的环节,这里短到了几乎没有自动化的环节。
这里面我们去看,即使我们现在很流行或者很时髦的公司,不管我们叫共享经济的,还是叫智能调度,甚至它的人效要比快递人效低很多的。比如即时配送现在一天订单大概在1500万单,大概整个参与到即时配送的人员就是配送员大概接近200万人。快递一天接近1亿单,但是整个快递员也不到200万,你可以去对比这里面人效的差别。
这种模式怎么突破?
第一个是无人机,其实这是很好的方案。为什么?因为无人机是点对点的模式,是自动化替代人的。我今天不是来讲无人机的,无人机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安全性和法规,如果无人机这个模式还不能得以广泛应用的时候,那怎么解决?这个就是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我们去摸索这两年中的经验,想分享给大家,可以分成四块:
1)我们使用的环形分拣,去取代传统快递的集中式分拣,传统快递公司是按天为单位进行分拣的,这个时效性已经拉到按天为单位的时效度量单位上。我们的环形分拣基本按小时为单位,基本我们同城所有的快件,大概是在1到2个小时完成分拣。
2)我们的快递员是一个高频的揽派的。传统快递员基本上大家可以理解为以天为单位来揽派,为什么?快递员到了站点之后,装上满满一三轮车的快件之后就开始出发干活了,干到晚上的时候才回到站点。你可以想象到他和站点的交互是以天为单位的,他并没有频繁去站点取件、送件,或者频繁在用户那儿取到件儿后再送到站点。
3)我们站点在使用类似于像无人仓的这种模式去节省人力,去节省整个环节中的人力。
4)我们对配送所有流程全部都是动态调度的,而快递企业其实它也有很多信息化,它的信息化更多是静态系统,它做到了包裹到站点的交付、签收,类似这样的。站点的包裹到快递员的签收再到用户的签收,其实是一个静态系统,它并没有规划快递员应该送哪一单,他的配送路线是什么样的,以及他应该实时的去接哪一单。
这是它的区别,我们下面再重点来讲一下。我们要做到一个高时效性、低成本的同城的配送,其实有两个核心:
第一个核心,就是中转的高效。刚才我们讲到,我们采用环形的分工模式,最大的要求,或者是我们要去做到的要求就是,我们任何两个站点之间的包裹的中转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我举个例子,可以设想类似于像北京、上海地铁站,这个地铁网络上面任何两个站点之间的换乘可能不超过两个小时,或者2.5个小时,只有中转高效性,才能保证当天4到5小时送达。
还有末端配送的高频和高效。我们要求我们末端配送员大概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末端的投递,我们的配送员其实他就像是在我的站点范围之内,去做类似于像快车、外卖这种的实时调度。
这是我们这两块的核心。所以我们和传统快递相比,他们是按天来分工,一天一配,我们可以做到一天多配,可以做到高频调度。
还有几个在于创新模式上面的一些思考,可以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就是在用工模式上面,在我们即时配送领域有很多采用众包模式。众包模式的好处它可以弹性用工,可以解决人力成本的问题。但是我们这边主要使用的是类似于一种全职加兼职的模式,我们更类似于神州专车,我们快递员一样会做实时调度,我的快递员上岗是两种身份,一种是全职一种是兼职。
这种管理更像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的兼职的管理,我的兼职是有日常管理的,我这一周会给出下一周我哪几天上班,或者我这个月哪几天去上班。
这些全职和兼职的人员,我们会有比较严格的考核培训和全方位服务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这是我们第一个跟其他平台的一些不同做法。
第二个,就是在机器自动化的选择上。一些快递公司它可能使用的是快递柜、无人机或者无人车去替代人力成本的问题。
我们认为快递员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人力成本中心。为什么?因为在传统快递公司,快递员实际上只做派件,只做派件的话所以它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他需要用机器去替换掉。
而在我们的体系中,我们的快递员或者配送员实际上是我的销售点,实际上是我的利润中心,是我的销售网络。我们对于自动化这块儿,我们更多放在站点上面。
其实站点在传统快递中有站长,有仓库管理员,对整个做的一个仓库的货物管理工作。在这个地方,我们是有很成熟的技术,比如像大型仓储中的自动化,自动的进架和出架,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可以把站点做自动化的。
我们的路线图和愿景
我们现在在天津、石家庄、合肥已经实现了刚才讲到的全城的四小时送达,大概我们接单时间是下午16点,这是我们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会规划一个京津冀大同城的当日达。我们觉得未来中国更大是区域经济,这上面我们看见,中国可能会有五大城市群,这五大城市群会构成中国经济的主体,同时也会构成今天快递70%是异地订单,我们认为未来快递70%是同城订单,这个同城订单就集中在城市群之间的流动。
基本上我分享的差不多了,最后跟大家回顾一下,刚才说了我们在技术上的一些选择。
第一个,我们觉得在同城快递这个领域去使用更智能的算法、更智能数据的调度,其实对于效率是有帮助的。而且这件事情的技术可行性是非常高的。我们已经看见了,在类似领域、在出租车中已经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第二个,在智能仓储和自动化这一块,我们也看见,在大型仓储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我们觉得在整个快递网络的前置的站点一样可以得到应用。
第三个,无人机和无人车这块儿它可能有一个中期或者偏远期的技术,就是可能我们作为一家实际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公司,这个技术我们觉得在短期之内可能我们还需要去研究,需要去储备。再远期可能是整个的干线的无人驾驶,或者城市内干线的无人驾驶。这是我刚才稍微总结一下我们对创新技术的我们自己的人知和我们使用的先后顺序。
谢谢大家!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END
物流沙龙文章打卡团回归,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物流沙龙知识圈界面,还有各种传送门福利。一起来和小伙伴们涨知识吧。
相关推荐
来源|
物流行业如何破“内卷”?
1769 阅读电商件单票 36元,中国快递企业扎堆到中东搞钱
1500 阅读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1333 阅读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1224 阅读⾸批中国物流碳计算⼯具获得GLEC⼯具的授权认可
1148 阅读打破成本困局:重塑企业运输采购新范式
1125 阅读顺丰控股:2024年12月营收264亿元 速运物流板块业务量同比增近20%
1088 阅读2025开年跨境商家利润就被吞掉一大笔,海运费暴涨后又大跌为哪般?
1028 阅读顺丰村级驿站合作点超10万个
960 阅读井松智能发布全球新品牌
102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