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中科大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位台湾过来的教授,姓甚名谁已经忘记,但教授当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智慧与智能的区别是什么?笔者当时是第一个回答的,给出的回答是:智慧是拟人,智能是机器。
园区的进化之路从神学的角度来看,智慧园区可能就是各种园区里面的冈仁波齐了,心怀着朝圣,说一说我所理解的抵达冈仁波齐级别的智慧园区之路!
那么对于园区来说,园区智慧的基础是什么呢?园区智慧的基础在于看不见的管网和看的见的线路(强弱电系统等)。举个简答的例子,把园区看成是人体,人体的基础是经脉和骨骼,管网和线路就是经脉和骨骼。
管网是未来能承载多大园区运营量的关键,线路是支撑园区数据流动的主要基础。有着坚实的管网骨骼搭配着线路血脉,智慧的基础就算是开始了。
强大的管网系统,在具备大容量能增容的基本条件下,进一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内网、外网、外网无线网、智能化专网等,对园区整体的网络架构要具备前瞻性,在不具备成为0和1实力的条件下,只好先把余地留足。就像当初的道路设计,四车道已经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宽的不能再宽了,可这种局面只持续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同样的道理,智慧园区越智慧,管网中流通的数据量就会越大,所以,身强体壮的管网系统,是实现智慧的基础。
感知与识别,日常所见的多是RFID以及NFC等。任何一个园区,有不动的建筑物,有移动的人、设备等等。从智慧的统一角度来说,注意是统一角度,或者是神学因果角度,任何无生命的物品以及有生命的不同物种,都可以通过一个内在逻辑进行交互。在这里,笔者认为这种交互的物理体现就是我们的感知与识别。
举个例子来说,从建筑物来说,智慧园区可能需要建筑物交互它的“身体状况”以及空间情况等,对于物品来说,交互它的移动轨迹、重量体积等,对于人来说,交互劳动数据、诉求信息等等等、、、
感知与识别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是将万物进行数据化,用自定义的符号来对万物进行描述。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说,可以用0和1来理解信息技术语言。那么,在智慧园区的覆盖范围内,园区内的一切物质存在和非物质存在,可以用内在固定语言符号逻辑进行交互,而作为园区的运营者,首先是园区内相关语言符号的制定工作,从制定交互规则的角度去先行对园区进行掌控,在这样的基础下后期只需要组织分析好园区的语言符号,你就可以知道园区里一切你想要知道的数据。再举个例子,从地球上对智慧生物的划分中,一项很重要的区分内容就是是否具备语言,如果说开启了语言交互,笔者认为也就真正意义上的开启了智慧发展的道路。
专业化是在某一领域可以成为精、专、强的能力。形象化的来说,哲学家是万中无一的,因为一个勉强能称为哲学家的人至少都是在两个以上的领域中非常的专业。大部分人穷极一生,也只能在某一个领域中做到专业化,那么,人都难以做到在某一个领域非常专业,就更别提还要拟人化的园区了。所以,综合型的园区想智慧,就相当于人想成为哲学家,而功能单一的园区想智慧,就类似于人想成为专家。
所以,如果分类一下各园区向智慧园区发展的难易程度,综合型的园区一定是最难成为智慧园区的,而功能业态单一的园区则是最容易成为智慧园区的。为什么这么说?再从标准上来看,越是综合化,要协调的标准就越多,标准越多,就越难统一。
从当前来看,综合型的园区越来越多,现在有个巨大的Bug就是,综合型园区里面的单元功能块很多,而在各单元没有实现各自的智慧化的时候,园区的运营管理者就想一步完成所有功能单元的整体智慧化。这显然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在产业融合标准还很模糊的情况下,强行梳理某几个产业单元的内在核心逻辑线然后做基础系统架构预设,然后实现整体管控并且同步智慧化只是自欺欺人的一本正经而已。
其实每个管理者和运营者都知道,先局部后整体是会产生很大的内耗。可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先整体后局部,是理想的复制逻辑。在现实中,是无法做到完全一致的复制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去智慧的平衡局部智慧化到整体智慧化的步调了。比如说,当前的产城中,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类型的园区,制造业功能模块用工业互联网和4.0物联网的思路去实现其专业化进而迈向智慧化,再以其智慧化拉动服务业专业化水平进而实现其智慧化。因为产业也存在上下游关系,专业化的实现有个时间先后,智慧化的进化可能也无法避免一个先来后到。
其实当园区实现专业化之后,那么就会在日常运营中,给与运营管理方许多专业化的建议。当运营管理方有任何需要决策的问题的时候,专业化的园区的价值就发挥出来了,与非专业化的区别就是:专业化的园区能给出分析后的历史数据,非专业化的园区给与庞杂的历史数据记录。
那么,如何能达到会分析这个层次呢?就这是园区需要大脑了,这个大脑就是软件。最终决定园区智慧化与否的就是软件了,形象的说就是逻辑思维,管理运营方可以让软件代替自己进行日常的分析汇总,按照所需的管理运营逻辑去设计软件系统。当一切基础完成了建设,数据也可以尽情获取的时候,如何筛选并且调用关键数据,就是管理运营者需要去完成的软件设计步骤了。事实上,最基本的也就是由人力分析、财务分析和物资分析进行决策需求整理,然后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并且做出相关预警。
在分析之后,从智慧的人的角度来说,分析之后是总结。将所经历的,有失有得的分析过程进行自有的逻辑总结,是智慧的庇佑之路。
在园区的软件系统部署完毕,具备了逻辑分析能力后,园区的运营管理方基本可以实现决策的高效率和准确率,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园区的本身和管理方已经变得足够聪明。那么,聪明和智慧在笔者的认知里,相差的就是总结了。
在日常的管理经营和园区的运营来说,变量是不断产出的,分析是需要不断进行更新的,但是变量在很多时候都会重复的出现。在重复出现的时候,如何能够实现迅速的优化处理以及尽量杜绝变量的出现则就是智慧的体现了。
那么,园区的智慧,在总结方面体现在哪些点呢?体现在成本问题通过总结后不重复出现或者少出现,体现在内部流通通过总结后无阻碍或者少阻碍,体现在效率通过总结后实现可持续提升。毕竟,从园区的角度来说,智慧是为了体现在经营这个维度,那么经营的降本增效也就是智慧要集中体现的地方了。
京东物流日本新开自营仓,还要将一盘货推向全球!
1888 阅读抖音即时零售关于招募合作仓网服务商的公告
1526 阅读解读ASCM 2025年供应链十大趋势: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博弈
1536 阅读物流巨头分拆大动作:零担业务将上市,估值超2000亿元
1451 阅读解密极兔云仓:国内快速开拓、仓内履约100%
1441 阅读这件事,顺丰暖心坚持了十年
1306 阅读新成本视角下,揭秘多家优秀物流企业的降本方案
1260 阅读稳居全球货代十强,嘉里物流的2024做对了什么?
1094 阅读中通买飞机新进展,或购置自有飞机
1001 阅读DeepWay深向完成7.5亿元B轮融资,加速智能新能源重卡研发步伐
90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