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总体TPM23的感受,再来聊一下今年的重头戏:合约谈判。
随着市场的急剧降温,美线合约的谈判也终于回归到传统的时间线。TPM作为合约谈判的起点,船货双方在线下充分交流,双方表达各种的诉求后,3月份接下来的时间会继续对话见面,从最初的意向性逐步进入实质性谈判,从约价到其他条款开始明朗化,今年也是在疫情后第一个“正常”的合约谈判季。
除了时间线的正常化,其他要素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美线合约谈判从来不是单看一年,连贯性非常重要。去年发生的事情(舱位、价格的变化,船货双方的履约情况等等)直接影响今年的谈判。事实是,过去两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了。
在正式开始聊今年合约之前,我想先总结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准确地说是船货关系的质变。
2021年和2022年从船货关系上看刚好是两个极端,也充分暴露和展现了目前美线合约的弊端。
此话怎讲?
按道理合约对双方是有约束力的:船司按照约价提供MQC的舱位,货主按照约价订够MQC的货量。在一个波动很小的市场,双方基本会遵循合约精神,违约的动力和几率很小。可是,2021年发生什么,大家很清楚了。市场即期价远远高于合约价,货量远超舱位,船司按照约价提供的舱位无法完成MQC,货主被迫接受加价或者走远高于约价的即期价,否则货物无法按时出运。2021年是船司“违约”的一年,接着马上轮到客户了。2022年大家也清楚记得,即期价在合约签署后没多久就跌破约价,随后一路下滑。船司一改往日作风,“主动”下调约价,以保货量。约价因此成为paper rate, 放在那里看看而已,船司给签约的客户开始报固定1-2月的价钱,从履约的角度看,2022年合约也是失败的。
2021年和2022年的船货关系还历历在目,马上开始2023年的谈判。
既然合约看上去没有那么重要了(双方都有可能违约),还有签约的必要吗?对于大中型客户来说,合约还是最重要的运价方式。而且,船司要考虑长期客户关系和货量的基本盘,对于大中型客户的履约度偏高,即便是像2021年那样的极端市场。因此,大中型直客签约是必然的。除了约价,还有很多合作条款也需要以合约的形式明确下来。对于小型客户来说,签与不签看自己。如果想借此机会建立与船司的联系,今年是个好开头。如果货量不大,目前的物流合作伙伴可以满足需要,同时对于今年的市场并不看好,走即期价也可以。当然,任何的签约决定都是赌博,市场最终的走向将会证明签与不签固定约价这个决定的对错。
今年约季还是有几个新变化的。第一,船司和货主的心态不一样了。 主力船司手握过去两年赚取的巨额现金,即便要打价格战,心里也不慌。市场变淡,船司姿态也会放低,很多东西可以谈。货主终于等到谈判的主动权,一定会充分利用。手里有货的货主就是香饽饽,是船司和货代争抢的首要目标。 第二,之前说过,鉴于全球集装箱已经出现过剩,船司对额外的免柜期不会像去年卡得那么紧。有些大型直客可以拿到疫情前的超长免柜期,普通合约的免柜期也比去年长。最后,船司竞争格局发生改变,船司之间的市场策略差异非常大。先不考虑2M 2025年正式解散带来的市场变化,赚取高额利润的主力船司对货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对今年市场的解读差异很大。有的颇有点“获利回吐”的感觉,认清了今年的形势,在运价和其他附加条款上比较灵活。有的还想延续过去两年的神话,还在试图说服客户今年旺季的舱位将会非常竞争,不要一味压价。
虽然2M两年后才正式解散,从目前的市场行为看,他们两家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MSC的策略很明显,在大量添置运力后, 他们就是奔着市场份额去的。因此, 他们家对于大客户这种基本盘会非常灵活积极,已经听到了一些很激进的约价。这不算意外,关键看市场其他玩家如何应对:跟还是不跟是个问题。
在说具体的约价之前,我们不妨问一个问题:签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签约不是为了拿最低的约价,签约最后是为了出货。货出不去,合约签得再漂亮也没用。
大部分的合约还在谈,不过陆续传出头部直客(一年进口几十万FEU以上)的约价已经谈得七七八八了。目前看, 客户和船司之间的差异很大,同一家直客拿到不同船司的约价不同,同一个船司给不同客户的约价也不同。美西有1500左右的,也有低于1500的。目前看,虽然船司想按照美西2000来签,市场接受度不高。如果头部直客价格在美西1500上下,其他中小型客户将在1500-1800区间浮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将会有更多的消息传出,到时再探再报。
2021年证明了一件事情:约价越低,货主拿到约价的舱位几率越低。有了2021年的经历,很多货主开始担心约价太低的话其实反而不利。假设今年第三季度市场反弹,美西即期价升到2000,那些签了低于1500的客户还能100%拿够约价的舱位吗?另一方面,货主也不能主动支付高于市场价的溢价,否则自己的饭碗不保。如何取得两者的平衡,什么价位的运费既可以顺利出货又不必支付不必要的物流成本,这个问题将是对货主最大的考验。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约价已经部分失去作用,其重要性也不如以前了。过去两年市场的激荡告诉大家一个真理:最后走货的运价还是由市场决定,而不全看合约。现在把船司按在地上摩擦拿到超低约价的客户,一旦市场反弹,是否也会是第一批被限舱甩柜的客户呢?
最后说一下货代。今年的市场货代做到大客户的难度很大,因为除了超低约价,有些货主要求的东西船司才能给:超长免柜期、甚至是免堆期。这些船司以前不考虑的条件今年“被迫”答应。不过,除了超大型直客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中小型客户,货代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货代的价值在过去两年一再被证明。市场波动越大,货代机会就越多,而这几年确定性最高的一个事实是:市场会一直波动。
物流行业如何破“内卷”?
1664 阅读电商件单票 36元,中国快递企业扎堆到中东搞钱
1472 阅读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1298 阅读打破成本困局:重塑企业运输采购新范式
1083 阅读⾸批中国物流碳计算⼯具获得GLEC⼯具的授权认可
1057 阅读顺丰控股:2024年12月营收264亿元 速运物流板块业务量同比增近20%
1067 阅读2025开年跨境商家利润就被吞掉一大笔,海运费暴涨后又大跌为哪般?
972 阅读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979 阅读顺丰村级驿站合作点超10万个
904 阅读井松智能发布全球新品牌
97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