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做我们部门的零售供应链SaaS产品的指标体系设计,顺便梳理了一下。
作为一家电商平台的智慧供应链部门,RaaS的先行组织,服务的场景,包括:
平台店铺、自营业务的采销和供应商,乃至和本平台无关的外部品牌商的自身供应链管理。
包括:
1)服务于库存责任人的销量单量GMV预测类产品、
2)库存采配退建议类产品,
3)库存监控、诊断类产品,
4)以及,但凡是“决策支持”,就必然要支持“保持战略规划和执行落地alignment的协同”,因此自然要有支持这一类“上传下达”的功能模块。
价值定位:保证现货的情况下,降低库存成本;
监测库存绩效,识别供应链风险,预警缺货、滞销商品
2. 参考舆情的品类和商品组合管理板块
产品包括:通过舆情热点监控、友商对标,提供品类管理、商品角色组合管理方面的决策辅助,实现GMV、利润等维度上优化。
产品包括:价格诊断、促销诊断、价格优化、价值促销优化、客群促销优化类的决策辅助。
防伪追溯,主要搭建追溯生态、提升品牌和平台形象,以及附带的精准营销。
门店融合,主要多种技术采集门店的消费场景信息,作为门店经营、平台经营的数据素材。
企业服务类SaaS产品,看似遍地改进机会,上面也说了各个产品的价值定位,不过,不妨从甲方作为使用方和买单方的视角来看一下,从使用和买单的动力上来说,我们分成:促收、降本、风控、提效,这四个方面来看。
借鉴
中投资人阿旺的调研和观点。
甲方企业,
对于库存的持有成本、库存周转率的诉求,可以算“降本”类;
对于缺货风险、呆滞库存风险,可以算“风控”类;
对于通过价格管理、促销管理,来冲GMV、冲利润,可以算“促收”类;
对于采配退的流程管理效率、销售计划的上传下达的执行落地的alignment系统,算“提效”类。
对于甲方,尤其是中小卖家来说,很常见的,
能“促收”才是第一刚需,
“风控”如果切实有效的话,也可以算刚需。
“降本”类的,中小卖家因为生意规模不大、很多成本比如人员、设备都属于固定的沉没成本,通过技术能大幅降本的可能性不大。
“提效”类的,更是智能算“痒点”而不能算“痛点”。
把旗下的产品盘点盘点,按照促收、降本、风控、提效类到底算“痛点”还是“痒点”的视角来审视审视,
从而思考思考,对于这些产品,如何推广、如何运营、如何定轻重缓急。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中小卖家的敲门砖、从免费SaaS用户转化为付费版SaaS用户的转化驱动,应该是基于“痛点”而不是“痒点”,才是有效的推广和运营行为。
我们的产品推广和运营,要着力于,切实证明:
促收类,“选品、定价”的决策辅助类产品,如何做到了提升GMV或者利润;
降本类:库存决策,如何做到保持现货率的情况下,降低了周转天数的;
风控类:如何的自动库存风险预警,赢得了消化库存的时间的;
京东物流辽宁大件中心宅配资源招采
1856 阅读这次,华为要做智慧物流行业的“黑土地”
1401 阅读玛氏中国|2025年度玛氏宠物天津区域成品仓储运输服务(B2B&D2C)遴选
1146 阅读关税战“砸烂”供应链!小额包裹关税高至150美金、苹果包机抢运、美国民众囤货……
1005 阅读玛氏中国|2025年度玛氏宠物天津区域原材料(常温&冷冻)仓储服务遴选
998 阅读小象超市重启线下店
943 阅读极兔速递一季度包裹量同比增长31.2%,各区域市场表现亮眼
941 阅读兴满物流
958 阅读美国又出手!5月2日起,中国小包裹免税待遇被终止
930 阅读仓储库存分析法大全:ABC分析法、区域合并法、替代产品法......
823 阅读